实验室新闻

  • 17

    2025/11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荣获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2025年11月1日至3日,第7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研发团队携三项创新技术参展,从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项参赛成果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金两铜。参展人员合影(左起:冀豪栋、许楠团队代表李少阳、张阔)获奖项目由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团队主导完成。其中,“一种新型氮硫协同去除与资源化回收的负碳生化系统”(发明人:张阔、...
    了解详情
  • 22

    2025/10

    南燕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举行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校企沟通会
    10 月 20 日,南燕生态环境研究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校企沟通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中交一公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英俊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倪晋仁,中交一公局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宋猛出席会议。李英俊指出,要把握国务院国资委科研政策导向,紧扣集团“五全四大五型”新中交战略部署,锚定公司“五新...
    了解详情
  • 26

    2025/07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召开年中学术交流会
    2025年7月18日,南燕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举办年中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倪晋仁教授主持,实验室全体人员参加。会上,各方向负责人介绍了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和近期工作计划。与会人员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平台、低碳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运行与研究进展展开讨论,并就如何提升实验室仪器使用效率、构建先进检测方法进行了交流。会议还探讨了实验室如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近海生态环...
    了解详情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团队唯一通讯在Advanced Materials报道了新型二维层状材料在碳中和技术的重要进展!
图1 具有拉伸应变的2D Bi2Ti2O7纳米片通过独特的“推–拉”电子效应增强CO2的光还原活性机制。尽管通过光催化还原CO2产生CO等高附加值化学品为实现碳中和提供了一条可持续路径,但在传统的体相光催化剂中,电荷分离效率和活性位点密度的优化仍然具有挑战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原子薄的拉伸应变二维(2D)层状Bi2Ti2O7纳米片(t-BT)对CO2到CO的光还原具有很高的效率。拉伸应变诱导的不对称Bi–Ovac–Ti位点增强了定向电荷转...
  •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课题组在新污染物降解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面对全球水环境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问题,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冀豪栋课题组提出了多种高效治理方案:一是开发了淀粉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淀粉的“牺牲模板效应”和“电子调控作用”克服了纯g-C3N4材料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对诺氟沙星的高效吸附(85%)与原位光催化降解(>95%),且循环使用5次后降解率仍保持95.3%以上,同时显著降低了中间产物的毒性,并结合DFT与LC-MS分析揭示了其三条降解路径;二是采用铁...
    10.29.2025
  •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许楠教授/冀豪栋助理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
    第一作者:李渝航、李涛通讯作者:冀豪栋、许楠通讯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论文DOI:10.1002/adfm.202514549本研究发现六价Mo的4d轨道为全空状态,Mo与其他过渡金属的协同作用可能会造成自旋态的协同调控。基于此,我们以金属有机框架为模版,设计合成微量Mo掺杂的Co3O4催化剂。结果证明,Co和Mo产生的3d-4d轨道杂化导致Mo接收了来自八面体Co和四面体Co低能级轨道的自旋配对的电子,导致Co和Mo的自旋态协同增加。自旋态的增...
    08.18.2025

研究队伍

仪器设备

实验室简介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河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以及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的实施,2022年2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以利通过优势互补、强强合作建设一流的科技开发、咨询、转化、应用队伍,打造集原始创新、技术革新、市场应用与国家战略决策支持一体化的实验基地与人才高地。实验室重点关注水土环境治理、生态修复...

详情 >

版权所有@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 粤ICP备12081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