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至3日,第7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研发团队携三项创新技术参展,从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540项参赛成果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一金两铜。

参展人员合影(左起:冀豪栋、许楠团队代表李少阳、张阔)
获奖项目由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团队主导完成。其中,“一种新型氮硫协同去除与资源化回收的负碳生化系统”(发明人:张阔、刘思彤、许楠、冀豪栋等)荣获金奖。该系统创新性地采用自养微生物技术路线,实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负碳排放,同时完成氮、硫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与资源化回收。其独特的三段式反应器设计,通过精准调控微生物代谢途径,将传统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环节转变为产能环节,开创了污水处理“能源正输出”的新模式,在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领域展现出突破性的技术优势。此外, 实验室在污水处理与污染物监测方向的另两项成果——“一种可同步脱氮和高效降解抗生素的新型硫铁混合营养型反硝化污水处理技术”与“自驱动污染物识别及定向传感设计的智能化平台”——分获铜奖。

金奖“一种新型氮硫协同去除与资源化回收的负碳生化系统”
铜奖“一种可同步脱氮和高效降解抗生素的新型硫铁混合营养型反硝化污水处理技术”
铜奖“自驱动污染物识别及定向传感设计的智能化平台”
展会期间,参展项目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展会国际评委会主席奥利弗·梅耶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霖豪先后莅临展位,在听取团队详细介绍后,对技术的原创性与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陈霖豪公参特别对项目的负碳脱氮与硫资源回收创新路径表示赞赏,指出该技术兼具高效、低碳与经济性,对中国偏远地区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污水治理具有重要推广价值。奥利弗·梅耶主席也认为该技术代表了环境治理向资源化、低碳化发展的全球趋势。

参展团队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霖豪(左二)合影(左图)
冀豪栋向展会国际评委会主席介绍项目(右图)
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始创于1948年,素有"发明界奥斯卡"之称,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发明展会之一。本届展会竞争激烈,金奖获奖比例仅为10%,铜奖获奖比例为25%。此次获奖标志着实验室的创新实力再获国际权威认可,延续了2024年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荣获最高奖"评审团嘉许金奖"的佳绩,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学与中交一公局集团校企协同的创新实效。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科研力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未来,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将持续致力于绿色低碳循环技术体系的构建,以科技创新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解决方案。

获奖项目海报及颁奖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