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燕生态环境研究实验室(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验室”)联合承办的“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交流暨南燕生态环境研究实验室技术推介会”在深圳举行。会议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实验室主任倪晋仁,中交集团及所属单位负责人、北京大学科研团队等五十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共谋行业绿色转型路径,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上午,与会嘉宾赴南燕生态环境研究实验室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能学院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嘉宾们依次参观了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平台、中国水土环境样品库、低碳技术研究中心、红树林基地等核心实验区域。各平台技术负责人结合仪器设备与案例,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在低碳污水处理、污染物溯源监测、红树林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

下午的经验交流暨技术推介会由中交一公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宋猛主持。他强调,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实验室作为北京大学与中交集团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本次推介会旨在搭建低碳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的路径,为建筑行业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绿色精益”转型注入新动能,期待各方携手共筑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秦华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建筑行业绿色转型需以"双碳"战略为引领,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破解技术转化难题。本次会议既是对南燕实验室低碳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高校研发-机构协同-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里程碑。依托北大环能学院科研优势与中交集团产业资源,将在建筑全产业链降碳增效、低碳技术规模化应用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实验室成果向工程实践场景高效转化,为行业绘制"科技赋能低碳、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图谱。

来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深圳研究生院的科研骨干,围绕低碳建材开发、生态修复技术、智慧环境监测、废弃物资源化等主题,进行了技术成果推介。这些技术成果包括基于同位素分析的污染物溯源平台、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近零能耗建筑智能调控系统等,为建筑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交一公局集团市场开发总监胡云集、中交综合规划设计院总经理王兆建、一公局厦门公司绿建公司执行董事黄斌分别从大营销体系构建、设计总院协同效能、绿色建筑实践等角度,提出绿色基建与数字化技术融合的实践路径。

中交华南建设总部党委书记、董事长,中交深圳总部总经理李伟仪在总结中指出,中交华南作为深圳建设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始终以技术创新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其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五大业务板块与实验室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双方将依托西南院“五大板块”协同创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培育复合型人才,共同打造服务国家“双碳”战略、造福民生需求的示范工程。

本次会议深度整合中交集团基础设施全产业链资源,汇聚旗下公路规划设计院、市政工程东北院/西南院、城市能源院等核心专业机构,构建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的全周期协同网络。依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理论积淀与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的湾区创新实践,双方形成“京深双核”科研枢纽,聚焦低碳材料革新、智能建造技术融合、生态修复与工程融合等关键领域,打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创新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