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两项创新技术——“基于稳定化硫化亚铁纳米颗粒的土壤和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与设备”与“污水低碳低成本生物脱氮技术”,从参展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构建了从材料研发到工程实施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特殊处理的硫化亚铁纳米材料,攻克了传统修复材料容易团聚、难以在地下有效迁移的难题。配套研发的专用注入设备能够实现材料的精确投加与过程控制,并采用示踪标记技术实时追踪材料在地下的分布与迁移路径。经过多个典型污染场地的工程验证,这项技术为各类工业污染场地和地下水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原位修复方案。

“污水低碳低成本生物脱氮技术”凭借其节能降耗的显著优势,在高交会现场受到多方关注。该技术采用一种新型功能载体,能够有效富集"红菌"(厌氧氨氧化菌),促进菌群协同作用,从而提升脱氮效率。该工艺在低浓度污水处理中运行稳定,红菌脱氮贡献率超过80%,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处理过程无需外加碳源,能耗显著降低,实现低碳高效运行,为市政与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目前已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等场景成功应用。

展会期间,实验室研究人员与来自国内外制药、养殖、食品加工等领域的行业代表就技术产业化推进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荣获双奖,体现了实验室在"攻克环保核心技术,服务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扎实成效,展现了其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能力,技术价值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