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组志愿者的安全返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科学课题组针对深圳市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三次百点采样,在累计148位志愿者们的协助下顺利结束。
作为臭氧重要的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为捕获深圳市VOCs污染现状,环能学院大气科学课题组采用拉网式布点采样:于深圳全市一百一十个地区进行布点,分别于2017年11月16日、11月23日、11月30日进行三次VOCs同步瞬时采样。由于此次采样规模大、点位多,大气组特向深圳大学城各学校招募采样志愿者来协助百点采样。由于所招募的志愿者们学校不同、学院不同、背景专业也不尽相同,为保证采样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大气组在采样前也对志愿者们进行了专业的采样培训:包括采样罐(苏玛罐)的规范使用、采样步骤、采样记录以及采样注意事项等。三次采样均由早七点从学校出发,每位志愿者所在点位均由大气组的成员们提前选取——符合采样科学标准并精确到放置采样苏玛罐的经纬度。到达点位后于十点三十分准时开始同步采样,并连续采集两分钟。采样结束后志愿者们依次返回学校并将采样罐交由大气科学课题组实验室进行空气样品中VOCs分析。
近十余年,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绩斐然,PM2.5浓度从2006年的62微克/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27微克/立方米,降幅高达56%。然而,2009年之后深圳市臭氧一直维持在较高污染水平,2013年以来臭氧作为深圳市首要大气污染物的天数逐年上升,2016年达到88天,超越了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的81天,臭氧污染正成为制约深圳市整体空气质量持续提升的决定因素。而近地面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 (VOCs) 和氮氧化物 (NOx) 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物。那么对深圳市臭氧的前体物之一VOCs进行全面的立体监测,以精细掌握它们在深圳市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和光化学生成机理,利于深圳市大气污染源清单校验,臭氧生成数值模拟与污染控制对策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进一步实现深圳空气质量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科学课题组面对深圳十大区,设立110个VOCs监测点位,以分析深圳全市的VOCs的基本情况,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深圳大气环境VOCs监测,此次的百点采样是一次空前的科研行动,累计招募志愿者148人,涉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27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3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15人、暨南大学1人、深圳大学2人;三次累计用车84辆;在老师同学之间更掀起了“带着罐子走遍深圳”的采样效应。三次大规模集体采样,在组织者们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结束,大家的热情也为科研的道路增添了色彩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