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值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之际,我院邀请到印度地球策略中心(TERRE)主席拉杰德拉·山地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带来主题为“《蒙特利尔臭氧议定书》对《巴黎气候协议》启示”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我院徐期勇副院长主持,环境与能源学院近百名研究生及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山地先生介绍讲座主题)

首先徐老师对两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同学们介绍嘉宾在全球气候变迁和绿色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接着山地先生以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图片与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发现为开端,阐明了大气中臭氧CFCs形成、分解的过程及机制。随后,山地先生列举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CFCs:空调器、冰箱、喷气式飞机和汽车尾气等。并提出各国签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的阻力相当大。同时列举出了议定书的三条原则:1、要有预防措施;2、污染者付费;3、各国担当相同但是又有所区别的责任。

(同学们正在认真听报告)

接下来山地先生通过图表更直观的展示了CFCs二十年来的变化。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CFCs的产生开始减少,到90年代末期已有明显效果。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援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这是国家之间空前的合作成果。并且我们可以乐观预测未来臭氧层可以恢复,受影响范围越来越小。在该议定书中,强调了各国接受了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必要性。一切都在表明《蒙特利尔议定书》正在生效,它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项国际环境协定书。

随后山地先生介绍了在《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20年之后,各国共同采取行动,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同时山地先生介绍,如今气候问题比较严重,全球正在变暖,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需要明确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未来的而是现在的,而且这个问题十分紧迫,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解决。依旧可以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的三条原则来管理我们的大气层。

山地先生呼吁公众一起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可以节约用电,可以使用新能源太阳能,可以利用IT技术实现低碳经济。

(山地先生呼吁使用新能源太阳能)

最后山地先生以一句中国谚语“如果不改变我们的方向,人类很可能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终结”与达尔文的名言“能存活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物种,而是最能适应的物种”结尾,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前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来自环境与能源学院的三名同学相继向山地先生和周博士提问,两位嘉宾热情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同时也向同学们介绍了Smart Campus Cloud Network(SCCN)平台。SCCN是一个全球网络平台,连接各类教育机构、学院、大学的校园,致力于切实帮助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环境与能源学院的同学向嘉宾提问)

(两位嘉宾为同学答疑)

最后两位嘉宾与大家的讨论结束,大家合影留念,讲座圆满结束。

(同学们与嘉宾合影留念)